11.22日音訊,突破認知:挑戰增長的極限,11月16日,第九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第十二屆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頒獎盛典在杭州舉行。本次論壇圍繞“長期主義價值共生”的主題,以主旨演講、洞察發布、圓桌論壇等多種形式解密中國基業長青、與時俱進的管理密碼,探討數字時代中國管理模式的內涵和外延,助力中國管理模式不斷升級進步,為與會者奉上了一場理論與實踐的頂級管理盛宴。論壇上,京東首席集團戰略官、中國管理模式50人+論壇成員廖建文以《突破認知:挑戰增長的極限》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廖建文在發表演講時表示,思考今天中國管理模式的時候,不僅在文化背景層面來思考中國管理模式問題,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國管理可以在新的背景下引領全球智能商業時代的管理模式。
廖建文認為,所有的極限都是認知的局限。所有的極限,個人發展的極限,增長的極限,都是認知的局限。當行業發生非常線性變化的時候,認知挑戰沒有那么大,但是當行業發生非連續性變化的時候,這種認知的挑戰就變得尤其大。
在談到行業變化的時候,廖建文表示,突然間數字化在改變所有的一切。如果過去還是為消費互聯網興奮不已的時候,真正的改變還沒有開始。消費端走到產業端,未來這些對行業的改變,深刻的影響力會遠遠超過過去的四五十年。
廖建文認為,醫療、教育,這些行業經歷著深刻的改變,一個共同特點是這些行業數據的顆粒度變得越來越精細,這些改變首先是數據顆粒度的改變。所有行業的改變,很重要的改變是基于生產要素顆粒度精細化的改變,是這些行業賴以生存的核心生產要素的數據化。這些生產要素的精細化,顆粒度越來越細,才能走到第二步,運營的準配化。以至于供需之間有精準的匹配。精和準代表所有行業終極的邏輯,那意味著過去工業化時代強調的規模概念變得沒有那么重要,因為能做到千人千面,能滿足產品的標準化和體驗的高度個性化的完美組合。
廖建文表示,在這個精準時代,意味著所有的行業因為顆粒度的變化重新做一遍,價值的創造,價值的獲取。價值如何創造,通過千人千面,通過精準匹配,重新構造價值鏈各個環節。價值獲取過程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廖建文表示,未來的智能商業時代,上半場構建了下一個時代的基礎設施,這也意味著所有的行業會走到一個拐點,而這個拐點就是下半場。他認為,不同行業改變的時間點不太一樣,改變的時間點取決于場景數據化的程度,數據協同的程度,網絡智能的程度。走得更快的行業,改變更容易,例如媒體、醫療、投資,場景數字化走得更快,改變更容易。